欢迎报考滨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23-06-26

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情况

一、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以滨州学院社科基础教学部为基础,2015 年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入后成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独立教学单位,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教职工57 人其中教授 9 人,副教授16 人专任教师中19人具有博士学位,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1项,获批省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获得省信息化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项,省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教学设计大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 1项;获得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1人获评省思政课优秀教师,1人获学校首届优秀教学奖,9 人荣获教学工作先进个人,4 人获学校师德先进个人。

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3个学科方向,列入学校重点培育学科。采取“一体两翼三结合”方法,打造了3支方向明确、结构合理的“教授 +博士 + 青年教师”高素质学科团队。

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科研课题 20 余项,市厅级科研课题40余项;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CSSCI期刊26 篇,出版专著14 部,出版教材5种。获省级优秀社科成果奖 1项市厅级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9 项,其他科研奖励80余项。

.联系电话

0543-31900910543-31222100543-3191709

.优秀毕业生

毕征远,2019级毕业生,考取河海大学硕士研究生 专业: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黄桥乖,2019级毕业生,考取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  专业:法律(非法学)

徐赫,2019级毕业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烟台市福山区教师编

刘荣庆,2018级毕业生,现就职于泰安市新泰市国土空间规划服务中心

王双双 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现就职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第二高级中学

陈欣颜,2018级毕业生,考取张店区重庆路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


    四.教学名师

傅开梅,中共党员,法学硕士,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主持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傅开梅工作室,主持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思政金课1门;主持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优秀教学团队,先后获得滨州学院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优秀教学奖、师德标兵、教学科研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市厅级科研课题5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6部、教材2部,多项成果获市厅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周俊成: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4部,参编国家统编教材2部,省通编教材一部,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并主持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社科规划题6项,省教育厅课题2项等。先后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山东省高校工委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等。2015年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专家。

魏学文:滨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和山东省社科规划等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和参与市厅级项目10多项。出版著作3部,先后在《山东社会科学》、《齐鲁学刊》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项,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滨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多项。

邢乃华:哲学博士,副教授,兼任滨州市哲学学会秘书长。一直从事外国哲学学习与研究,近年来侧重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广西大学学报》和《学术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6篇,获滨州市社科成果一等奖两项。


    戴业强:滨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曾获山东省第27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高校精品党课比赛一等奖、全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二等奖等奖项。


    周琳: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生导师。滨州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滨州学院优秀党员、滨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滨州学院第七届教学名师,荣获山东省思政教师最佳学术奖。先后荣获滨州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山东高校首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山东省高校首届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首届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组一等奖。

    五.专业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 四年  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黄河三角洲、面向山东基础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文与科学素养兼备,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师德师风优秀、教育情怀深厚;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具有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良好的教育教学技能,具有创新精神、终身学习意识和专业成长能力,能够熟练开展教育教学、教学研究、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的中学思政课骨干教师。

专业特色:

聚焦“六要”标准,培养新时代中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形成了强基础、重能力,突出地方特色、融入红色文化的专业特色。注重学科基础培养,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每年有40%多的学生考取研究生;适应中学思政课教学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增设法学、逻辑学等模块课程;注重联合培养,与多所中学签订合作协议,聘请教学名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真正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注重红色基因传承,开展渤海革命精神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就业去向:

从就业区域看,毕业生80% 在山东省内就业,外省籍学生大部分回原籍就业。从就业渠道看,每年有 40%以上的学生成功考研,50% 以上的学生考取教师编事业编。从就业行业看,绝大部分毕业生成长为中学政治课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骨干,有少部分毕业生分布在律师、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千部、政工干部、思想宣传工作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