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枫-形势与政策线上教学案例
2022-04-12


《形势与政策》线上教学案例


一、教师简介



崔枫,讲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师。

二、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性质: 通识必修

学分学时: 0学分,8学时

授课班级:21级物流、思政、制药、学前本等。

课程教学目标:

 “形势与政策”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

课程特点:

 “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周期短,一学期仅有4次课。实行专题化教学,每学期的教学专题都不相同。

三、目前形势下的线上教学基本思路

1.认清课程现状。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向大学一年级的理工科学生进行理论宣讲和教育引导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多数理工科学生对思政课有先入为主的排斥,认为教学内容空泛抽象、不接地气。要改变学生的这种认识,就要让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讲授分析还是教学案例的选取。

2.抓住线上教学特点。线上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与老师不在同一空间,对学生的管理和调动比课堂教学更难。同时,宿舍中的学习氛围远没有教室浓厚,对学生自律性的要求更高。再者,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注意力可以集中20分钟,线上教学时容易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事物太多,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大幅度调整。比如多提问学生、多运用课堂活动等。

3.遵循教学规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换言之,在课堂讲授之外,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各种情景,帮助他们重新建构内容,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四、线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本课程采用课程中心(学习通)+腾讯会议直播+微信课程群的方式开展线上教学。采用直播方式进行在线授课(采用的直播平台是腾讯会议)。建立班级微信群,方便发布信息、辅导答疑。

(一)课前:教师重构教学内容

线上教学,对进行全新专题教学的形势与政策课要求更高。不仅要搜集更多符合学生知识基础和阅读习惯的资料,便于学生在学习通学习;而且要比课堂教学更早地完成教学课件,便于学生在课前预习;更要把全新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活动非常流畅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在课堂愿意了解。两周的有限时间里,对教学内容重构是重中之重,所有工作都要确定教学内容结构后才可以展开。

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下用“论述”)专题来说,主要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不同时期教育论述的梳理和汇总,体系宏大,内容庞杂,用一个半小时讲授,只能是结合课程性质,抽取“论述”的精髓概括性说明,重点分析习近平论述教育问题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

论述”着眼于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宏观有余微观不足,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内容需要调整为宏观与微观结合,回到学生作为中国教育发展改革亲历者、见证者的层面进行设计,分析他们感受到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关注他们经历的教育改革。

案例选择上,根据面向的专业选用不同的社会热点进行教学。航空相关专业结合“3.21东航飞机事故”,文科专业结合俄乌冲突,制药专业结合新冠疫苗和辉瑞口服药等等,力求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前言的新闻动态。

(二)课中:师生互动完成教学目标

提前10分钟,整理着装、调整个人状态,进入线上教室。提前5分钟,提醒学生修改备注,发起会议签到。这些准备工作有助于老师和学生提前进入上课状态,保证课堂教与学的效果。

上课10分钟内,一方面和同学回忆前几次课讲授的专题要点,另一方面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学习计划,他们应该做哪些准备,以及这些学习与期末考核的关系。明确上课主题和要求有助于学生端正上课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而非消极被动心不在焉。

课中70分钟内,以问题贯穿教学过程,实时互动,减少教师的单向内容传播,确保学生在思考中紧跟内容进度。

其一设置的互动题目从易到难,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比如讲到习近平教育论述的国际背景表现时,先让学生列举科技革命领域,再让学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思考给世界带来的改变,再让学生指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源泉。






其二多种互动形式交替。弹幕互动次数过多学生就会兴致索然。还要通过“选人”、“抢答”活动让学生分享观点或回答问题。这个环节既可以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起到提醒作用,也可以让学生对许多论断知其所以然。比如:为什么德智体美劳没有实行均衡发展?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立德树人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诸多的师生互动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老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调整后续的教学,并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反馈和总结,帮助学生廓清中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分析出原因,找到应对的改革之策,理解习近平教育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髓。

每节课最后5分钟,或者通过小视频引发同学继续思考,或者布置课下思考题让同学们结合时政热点提出观点。

(三)课后:学生实践拓展课堂所学

课后,老师通过微信和邮箱与学生进行课后思考题的讨论和校园采访的提交反馈。在讨论和反馈过程中学生的错误认知得以纠正,关于教育改革的思考得以深化。





五、线上教学体会

一月的线上教学,感想颇多。

1.充分的准备是上好线上课的

二法宝。

这次线上教学与2020年的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敢于出镜、底气足。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期间讲过多遍的,整体结构框架、具体教学内容都是成竹在胸、信手拈来。线上教学的实用技巧恰在学校组织的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网络培训班中学到许多,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都不在话下。2020年时却是另一番景象,突如其来的疫情,全新的教学内容、全新的教学形式,匮乏的教学资源,使手足无措的自己败下阵来,通过给学生推荐资源自学而躲过了出镜。

今非昔比,说明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做好技术准备在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中至关重要。同时,“万变不离其宗”,不断夯实理论基础,才能快速抓住重点,游刃有余地讲好每一个新的专题。简言之,不断学习就是在不断准备,学习越深入准备越充分。

2.教师的责任感是上好线上课的根本所在。

直播教学比课堂教学要求更高、环节更多。既要在课前寻找吸引眼球的图片和视频、耳目一新的案例,学习五花八门的直播技巧,准备好学生预习的各种资料,又要在课中管理和调动鞭长莫及的学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还要在课后逐一回复学生的讨论或反复修改实践作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这些付出无法量化、无人得知,甚至无法产生预期效果,更不要说得到学生的认可或转化为科研成果。

这种时候,唯有深入骨髓的责任感才能驱动老师不断自我加压、不断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课堂效果。但教师的责任感不是人人拥有的,也不是整齐划一的,会因年龄差异、信息素养差异、职业认知差异而参差不齐。应该探索一些激励机制。

3.网络质量和网络资费是线上课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2020年疫情不同,这次进行线上教学时学生都生活在学校,每天视频课程增加了许多学生的经济负担。流量达到上限后就只能听老师上课,效果非常不佳。建议学校为学生上网课提供免费的网络支持,保证家庭困难的学生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和权利。

老师们居家上课,教学语言的连贯性也非常容易受网络质量、个人上网设备的影响。这是老师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言以蔽之,我们还需要继续提升线上教学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