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别开生面的哲学探究课
2016-11-28

新生探究课到底怎么上才具有探究的意义?这是个让许多任课老师感为难的问题。1125日上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思政本1班的新生探究课上王秀国教授带领学生以“哲学与创新”辩论赛的形式开创了探究课的新模式。

本次辩论赛一共两场,分别围绕“电脑机器人是否具有能够超越人脑和人类的可能性”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意识对物质能否具有能动决定作用”两个辩论主题展开别开生面的对决。

我班同学全体参与,分为两支队伍,每队分为正反双方两个小组。上午十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1班“哲学与创新”辩论赛正式开始。主持人杨晓霞、张婷婷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宣布开始。比赛正式开始,第一组的队员围绕“电脑机器人是否具有超越人脑和人类的可能性?”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两队开展了唇枪舌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双方毫不示弱。尤其是在自由辩论环节,各队的队员一展雄风毫不示弱。有特点的是同学们用有创新性的思辨思想进行辩论!各队队员毫无保留地展示自己的实力。最后,辩论赛在激烈的氛围中结束了。第一场激烈的辩论让人意犹未尽,在短暂的中场游戏之后,我们迎来了第二场辩论,两个组的对员围绕“在特定条件下人的实践活动中意识对物质是否也能具有能动决定作用?”的辩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两队的实力相当不相上下,论题论据紧密结合,还大量运用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例子,让对手无机可乘。辩手大量引用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让自己的论题更有说服力,在最后总结阶段辩手运用当今世界的时政例子,论证自己的论题,为自己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辩论赛结束后王秀国进行了总结点评,他充分肯定了同学们辩论赛中体现的哲学创新思维和辩论方法,也指出了辩论中同学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最后王老师为最佳辩手和优秀团队颁发了奖品。

哲学辩论赛结束后,同学们普遍感到这样的探究课形式新颖,这次辩论赛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激发了同学们参与探究的创新思维,密切了师生及同学之间的感情,发挥了同学们主动参与教学、自由发挥辩论能力的愿望,锻炼了同学们临场应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提升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好途径。